• 2021年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临床研究
    • 单发肋骨转移的SPECT和CT影像学表现的研究

      2021, 55(5).

      摘要 (223) HTML (0) PDF 950.31 K (5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单发肋骨转移的SPECT和CT影像学表现。 方法 纳入290例因骨外原发恶性肿瘤行全身骨显像的患者,其全身骨显像均表现为单发肋骨放射性浓聚,且相应肋骨放射性浓聚灶行局部SPECT/CT断层显像或同期胸部CT扫描,对肋骨病变进行随访确定其性质。 结果 238例肋骨病变诊断明确(骨转移25例,良性病变213例),52例病变性质待定。条状病变转移率(42.42%,14/33)显著高于点状病变(5.36%,11/2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41.524, P=0.000);后肋病变转移率(18.46%,12/65)显著高于前肋(6.20%,8/12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7.026,P=0.008);侧肋转移率(11.63%,5/43)高于前肋(6.20%,8/129),而低于后肋转移率(18.46%,12/65),但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359,P=0.244;χ2=0.911,P=0.340)。25例骨转移CT表现阴性者1例(4.00%),溶骨型转移20例(80.00%),混合型转移4例(16.00%)。 结论 后肋、条形分布的单发肋骨放射性浓聚灶转移率相对更高,单发肋骨转移以溶骨型相对多见。

    • 康复健肺八段操对新型冠状病毒病2019轻型患者身心健康的干预效果

      2021, 55(5).

      摘要 (144) HTML (0) PDF 343.50 K (4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康复健肺八段操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ovel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轻型患者身心健康的干预效果。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设计,纳入湖北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2月20日—3月20日轻型COVID-19住院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常规护理+康复健肺八段操训练)和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在干预前、干预2周、4周后采用问卷调查评估康复健肺八段操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 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康复健肺八段操锻炼4周可显著改善精神性焦虑(P<0.001)、躯体性焦虑(P=0.014),缓解躯体疲劳(P=0.032)及脑力疲劳(P=0.027),减轻呼吸困难情况(P<0.001),提升生理机能(P<0.001)、生理职能(P<0.001)、情感职能(P=0.001)、精神健康(P<0.001)、社会功能(P<0.001)、精力(P<0.001)以及一般健康状况(P<0.001),降低躯体疼痛(P=0.001),显著改善睡眠质量(P<0.001),缩短入睡时间(P<0.001),增加睡眠时间(P=0.002),提高睡眠效率(P=0.001),减轻睡眠障碍(P=0.001),减少催眠药物使用(P=0.007)。 结论 康复健肺八段操是一种无创康复训练方法,有助于改善COVID-19轻型患者身心健康,可在COVID-19轻型患者中推广应用。

    • >基础研究
    • 小鼠腹腔手术睾丸注射抑制模型的建立

      2021, 55(5).

      摘要 (510) HTML (0) PDF 15.68 M (9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目的 建立小鼠睾丸注射模型,获得一种蛋白抑制的简便易行、高效且存活率高的方法,为小鼠精子发生的相关实验研究提供借鉴。 方法 通过腹腔手术暴露小鼠睾丸,睾丸内进针注射蛋白抑制剂,间断缝合法缝合切口。 结果 组织学结果观察发现,实验抑制组小鼠睾丸生精小管内精母细胞染色体排列紊乱,存在中期阻滞现象,无法正常分裂。此模型实现了小鼠睾丸内蛋白的功能抑制,且小鼠存活率高。 结论 小鼠睾丸抑制方法常用阴囊注射法,手术时间局限性大。小鼠腹腔手术睾丸注射法可实现3周龄小鼠睾丸内蛋白抑制,实验成功率高,抑制效果好,有利于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相关研究。

    • >临床研究
    • 福建省6~12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病率调查

      2021, 55(5).

      摘要 (290) HTML (0) PDF 783.00 K (5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及分析福建省6~12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患病率情况。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SNAP-IV评定量表父母版(中文版)和Vanderbilt父母评定量表为调查工具,依据DSM-IV ADHD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对福建省九大地市4130名6~12岁在读学生的ADHD情况进行筛查。采用匿名调查法,由家长独立完成问卷。结果 本研究对福建省九大地市4130名6~12岁在读学生的ADHD情况进行调研,结果显示,福建省6~12岁儿童ADHD患病率为5.98%(95%CI:5.26%~6.70%),男童患病率高于女童(7.68% vs 4.04%,P<0.01)。随着年龄的增长,ADHD患病率有差异,在8岁和11岁时各有一个小高峰;各个年级ADHD患病率有差异(P<0.05),以四年级(7.51%)患病率最高,六年级最低。各亚型分布中,以ADHD-I型最常见,其次是ADHD-C型和ADHD-HI型,各亚型构成比分别为67.61%(ADHD-I型)、8.91%(ADHD-HI型)、23.48%(ADHD-C型)。有42.11%的ADHD儿童共病ODD,男童多于女童 (47.34% vs 30.77%),ADHD对儿童的功能损害主要表现在学习方面(94.74%),其次是社交表现(22.27%),在男孩中常见。结论 福建省6~12岁儿童ADHD患病率为5.98%,需要引起更多的重视,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 骨转移肺鳞癌的血浆长链非编码RNA差异表达分析与MIR4697HG预测价值初步验证

      2021, 55(5).

      摘要 (97) HTML (0) PDF 1.36 M (6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鉴定并验证血浆MIR4697HG对肺鳞癌患者骨转移以及预后的预测能力。 方法 回顾性搜集肺鳞癌患者58例(无骨转移41例,骨转移17例),采集血浆标本,首先选择3对骨转移与非骨转移血浆进行lncRNA测序,筛选出MIR4697HG,进一步在58例血浆样本中进行骨转移预测效能验证。 结果 lncRNA测序并分析后筛选出456个差异lncRNA,其中MIR4697HG的P值最低。qPCR验证结果提示,MIR4697HG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泛癌分析发现,MIR4697HG在多种癌肿中呈低表达,可能行使广泛的抑癌基因角色。进一步分析发现,MIR4697HG随着肺鳞癌分期的升高,其表达逐渐下降,且其低表达的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较低。 结论 血浆MIR4697HG可作为肺鳞癌骨转移的相关无创标记物。MIR4697HG是一个普遍抑癌分子,低表达与肺鳞癌患者不良肿瘤学预后有关。

    • >基础研究
    • Exendin-4对棕榈酸介导的胰岛β细胞TLR4/JNK/Bax通路的干预作用

      2021, 55(5).

      摘要 (211) HTML (0) PDF 1.36 M (5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艾塞那肽(Exendin-4)对棕榈酸(PA)诱导的脂毒性保护效应是否通过胰岛βTc6细胞Toll样受体4(TLR4)/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 Bcl-2相关X蛋白基因(Bax)通路发挥作用。 方法 构建βTc6细胞脂毒性模型,分别予TLR4阻滞剂(CLI-095)、JNK阻滞剂(SP600125)和Exendin-4进行干预,观察βTC6细胞的胰岛素分泌水平和TLR4、p-JNK、JNK、Bax、Bcl-2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PA可下调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SIS)(P<0.05),上调TLR4、p-JNK表达(P<0.05),下调Bcl-2/Bax(P<0.05);(2)PA诱导的脂毒性损害在应用CLI-095或SP600125后,GSIS改善(P<0.05),Bcl-2/Bax升高(P<0.05);(3)Exendin-4干预后,GSIS改善(P<0.05),TLR4、p-JNK蛋白表达下调(P<0.05),Bcl-2/Bax上调(P<0.05);抑制TLR4或JNK活性可增强Exendin-4改善脂毒性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作用,反之增加TLR4或JNK活性则拮抗Exendin-4对胰岛素分泌的改善作用。 结论 PA引起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可能与TLR4/JNK/Bax通路有关,Exendin-4对PA的上述作用具有部分拮抗作用。

    • >临床研究
    • 超声引导骶管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在小儿尿道下裂成形术中的应用

      2021, 55(5).

      摘要 (66) HTML (0) PDF 720.50 K (5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骶管阻滞复合喉罩全麻用于小儿尿道下裂成形术中的麻醉及术后镇痛的效果。 方法 选取择期行尿道下裂修补术的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骶管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组(GC组)和喉罩全身麻醉组(G组),每组50例。记录两组患儿术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B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术中全身麻醉药物用量,入麻醉恢复室(PACU)后15、30、45及60 min的心率、FLACC疼痛评分与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术后24 h两组患儿补救镇痛例数、阴茎痛性勃起例数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患儿术中各时点HR、MBP及PETCO2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GC组术中全身麻醉药的用量少于G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组相比,GC组FLACC疼痛评分和心率在入PACU 后15、30、45和60 min对应时点较低(P<0.05),而Ramsay镇静评分在入PACU后30、45和60 min对应时点较高(P<0.05),且术后24 h曲马多补救镇痛例数和阴茎痛性勃起例数均较少(P<0.05)。GC组患儿未观察到穿刺部位感染、血肿和局部麻醉药中毒等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 结论 与单纯喉罩全麻比较,在小儿行尿道下裂成形术中采用超声引导骶管阻滞复合喉罩全麻,术后早期镇静镇痛效果更好。

    • >基础研究
    • 中国汉族人群APOB rs10199768及rs1367117基因多态性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EG-IFN-α疗效的相关性

      2021, 55(5).

      摘要 (203) HTML (0) PDF 224.53 K (4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载脂蛋白B(APOB)rs10199768和rs1367117基因多态性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疗效的相关性。 方法 纳入124例PEG-IFN-α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和临床指标分析,观察SNP与PEG-IFN-α疗效、临床指标变化的关系,以未经抗病毒治疗患者体外培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为对象,探讨SNP与IFN-α效应的关系。 结果 APOB rs10199768和rs1367117的基因型在PEG-IFN-α完全应答(CR)组和应答不佳(SR)组之间的分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和P=0.021);SR组中的rs10199768 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CR组(P=0.036, OR=3.844和P=0.040, OR=3.600);SR组中的rs1367117 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CR组(P=0.021, OR=2.647和P=0.017, OR=2.384)。在PEG-IFN-α治疗12和24周时,rs10199768 AC型患者的HBeAg浓度较CC型低(P=0.017和P=0.018)。IFN-α体外刺激实验显示,rs10199768 AA+AC型感染者的信号传导及转录活化因子1(STAT1)和干扰素刺激基因15(ISG15)的mRNA表达水平较CC型高(P=0.005和P=0.018),但在rs1367117 GG/AG基因型中的表达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国汉族人群APOB rs10199768和rs1367117基因多态性与PEG-IFN-α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的疗效有关。rs10199768 A等位基因与PEG-IFN-α应答有关,rs1367117 G等位基因与PEG-IFN-α应答不佳有关。

    • >临床研究
    • 子宫内膜癌术后影响因素分析及预后指数模型构建

      2021, 55(5).

      摘要 (364) HTML (0) PDF 92.82 K (5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术后生存的相关影响因素,构建术后生存的预后指数(prognostic index,PI)预测模型,为提高子宫内膜患者术后生存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并分析270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生存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绘制生存曲线;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PI预测模型,并用X-tile法寻找预后指数评分的最佳截断点。 结果:270个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中,随访98个月,生存时间为3-9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44.5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家族史(X1)、病理类型(X2)、子宫外受侵(X3)是子宫内膜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预后指数预测模型为:PI=1.981*X1+2.191*X2+2.510*X3。X-tile法选取PI的最佳截断点为1.980。 结论:对于合并有肿瘤家族史、非内膜样腺癌、子宫外受侵等预后高危因素的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临床上要引起高度重视,制定全面的综合治疗,并对其加强随访与监测。

    •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后前列腺癌根治术在高危前列腺癌的疗效分析

      2021, 55(5).

      摘要 (81) HTML (0) PDF 41.01 K (4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后接受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间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的高危前列腺癌患者72例,所有患者均经PSA检测、MRI检查及活检病理确诊为高危前列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联合腹腔镜下前列腺根治术患者36例为观察组,单纯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3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围手术期并发症、无生化复发率及5年生存率。 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初诊PSA值、Gleason评分、前列腺体积及临床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内分泌治疗后前列腺体积平均值由81.50降至48.03 mL;观察组术后病理降期率达86.11%。观察组切缘阳性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233)。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生化复发及5年总生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后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在高危前列腺癌患者可以缩小肿瘤体积、降低肿瘤分期,但未能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和无生化复发率。

    • 热休克蛋白70在瑞芬太尼后处理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2021, 55(5).

      摘要 (129) HTML (0) PDF 2.50 M (5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瑞芬太尼后处理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中的作用。 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6):假手术组(S组)、HIRI组(I/R组)、瑞芬太尼组(R组)和槲皮素组(Q组)。制备大鼠HIRI模型。R组再灌注开始10 min内给予瑞芬太尼4 g/kg;Q组在给予瑞芬太尼前先给予槲皮素7 mg/kg。再灌注结束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以及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HSP70含量。 结果 与S组比较,其余3组血清ALT、AST活性和肝组织MDA、HSP70含量均升高,而肝组织SOD活性I/R组和Q组降低,R组升高(P<0.05)。与I/R组比较,R组血清ALT、AST活性和MDA含量降低,而肝组织SOD活性和HSP70含量升高(P<0.05)。 结论 瑞芬太尼后处理可减轻大鼠HIRI的急性肝损伤,抑制肝脏脂质过氧化反应,其作用机制与增强肝组织HSP70表达有关。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