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版采编系统开通啦
  • 当期目录
  • 优先出版
  • 最新录用
  • 下载排行
  • 过刊浏览
    全选
    显示方式: |
    2023年第57卷第4期
    • 陈勇,邓华,李鑫,范丽玲

      2023,57(4):242-251, DOI:

      Abstract: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H19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LCs)合成分泌睾酮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采用原代小鼠LCs和TM3细胞为研究对象,细胞分为二甲基亚砜(DMSO)组、2-硝基丙烷(2-NP)处理组、si control组、si H19组、si Crebl组、Mimic control 组、miR-181c-5p mimic组、Inhibitor control 组、 miR-181-c5p inhibitor组、si H19+Inhibitor control组和si H19+miR-181c-5p inhibitor 组共11组。干扰H19表达后, ELISA法检测其睾酮分泌水平的变化,CCK8法检测LCs增殖变化;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各基因的结合位点。RT-qPCR法和Western-blot检测各组小鼠LCs转染后各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变化。 结果 (1)与 si control组比较,si H19组LCs培养液睾酮水平及细胞增殖水平均显著下降(72h后,p<0.01)。 (2)各相关基因之间存在结合位点。(3)与DMSO组比较,2-NP组LCs的p-STAT1表达增加、H19表达明显升高,而miR-181c-5p表达明显降低(P<0.01)。(4)与si control组比较,si H19处理可显著下调LCs的H19、Crebl、HSD3B1和HSD3B6RNA表达水平并显著上调miR-181c-5p表达水平(P<0.01),si Crebl处理可显著下调Crebl、HSD3B1和HSD3B6 mRNA表达水平(P<0.0l);si H19组和si Crebl组Crebl、3β-HSD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与Mimie control组比较,miR-181c-5p mimic组H19、Crebl、HSD3B1和HSD3B6 mRNA表达明显降低,miR-181c-5p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Creb1、3β-HSD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Inhibitor control组比较,miR-181c-5p inhibitor 组的各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呈现与miR-181c-5p mimic组作用相反的效应;与si H19+Inhibitor control组比较,si H19+miR-181c-5p inhibitor 组H19表达显著升高,miR-181c-5p表达水平明显降低,Crebl、HSD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 结论 H19低表达可通过抑制细胞增殖.miR-181c-5p表达升高、Crebl蛋白表达降低和3β-HSD蛋白表达降低导致LCs合成分泌翠酮能力降低。STAT1/H19/miR-181c-5p/Creb1/3β-HSD通路可能在LCs功能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 薛庆辉

      2023,57(4):252-257, DOI:

      Abstract:

      目的 检测儿童支气管哮喘肺泡灌洗液(BALF)中miR-130a-3p与自噬相关蛋白7(ATG7)的靶向调节关系,进一步探讨miR-130a-3p靶向调节ATG7对炎症因子和气道重塑相关因子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8年1月一2021年8月145例接受治疗的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资料,将患儿分为轻度哮喘组(n=45)、中度哮喘组(n=58)和重度及危重度哮喘组(n=42),并收集同时期健康儿童40例为对照组。比较组间miR-130a-3p、ATG7、炎症因子和气道重塑相关因子的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预测miR-130a-3p与ATG7的靶向关系。采用转染技术敲低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中ATG7的水平,并检测其对炎症因子和气道重塑相关因子的影响。 结果 重度及危重度哮喘组的miR-130a-3p、干扰素-γ(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轻度哮喘组和中度哮喘组;重度及危重度哮喘组的ATG7 mRNA、白细胞介索-4(IL-4)、免疫球蛋白E(IgE)、IL-5和IL-13水平高于对照组、轻度哮喘组和中度哮喘组,组间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及危重度哮喘组的I型胶原蛋白mRNA、内皮素-1(ET-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和转化生长因子B1(TGF-β1)水平高于对照组、轻度哮喘组和中度哮喘组,组间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30a-3p与ATG7存在靶向结合位点。敲低ATG7的表达后IFN-γ水平增加,ATG7、I型胶原蛋白的mRNA、IL-4、 IgE、IL-5IL-13、ET-1、MMP-2、MMP-9和TGF-βl的表达水平降低,组间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儿童支 气管哮喘中,miR-130a-3p可能通过靶向调节ATG7的水平,调节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平衡、减弱气道炎症反应和抑制气道重塑,为儿童支气管哮喘靶向治疗提供方向。

    • 朱长华,林立航,苏惠春,程波

      2023,57(4):258-264, DOI:

      Abstract:

      目的 探讨硫酸镍刺激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凋亡及炎症表达的影响。 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的硫酸镍刺激HaCaT细胞12、24、36、48 和72 h后细胞的增殖活力。采用Annexin V-Alexa Fluor 647/PI试剂盒检测不同质量浓度的硫酸镍刺激HaCaT细胞24和48h后的细胞凋亡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不同质量浓度的硫酸镍刺激HaCaT细胞24和48h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胸腺间质淋巴生成素(TSLP)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的mRNA的表达情况。 结果 与未处理的对照组相比,硫酸镍(100、200和300μg/mL)处理HaCaT细胞12、24、36、48和72h后,细胞增殖能力受抑制且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升高。低质量浓度的硫酸镍(50μg/mL)处理时,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胞存活率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高质量浓度的硫酸镍(100、200和300μg/mL)处理时,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胞存活率呈现下降的趋势。硫酸镍(50、100、200和300μg/mL)刺激HaCaT细胞24和48h后,IL-1βmRNA表达降低(P<0.01),IL-6和TSLP的mRNA表达升高(P<0.01), TNF-a mRNA变化不明显(P>0.05)。 结论 高质量浓度的硫酸镍可抑制HaCaT细胞增殖,促进凋亡。硫酸镍刺激HaCaT细胞,可降低IL-1β的表达,增加TSLPIL-6的表达。

    • 许莹,唐旭威,龚丽君,周策,陈良万,胡志坚,廖东山

      2023,57(4):272-279, DOI:

      Abstract:

      目的 分析福建省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CHD)发病和筛查工作的时空分布特征,为地区开展防控工作提供建议。 方法 基于福建省新生儿CHD筛查工作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对筛查指标进行描述和SaTScan时空扫描分析,识别有统计学差异的时空异常聚集区,并计算识别区域的相对危险度(RR)。 结果 2020—2022年福建省CHD总筛查率、总筛查阳性率、总筛查阳性心脏超声检查率、总阳性确诊率和总发病率分别为89.66%、2.18%、58.29%、32.26%和6.30%。其中,筛查率从2020年的70.58%增加至2022年的96.67%,发病率从2020年的5.02%增加至2022年的7.16%,筛查阳性心脏超声检查率从2020年的58.78%增加至2022年的64.52%,阳性确诊率从2020年的24.15%增加至2022年的42.78%,以上指标均呈增加趋势(P均<0.001)。筛查阳性率从2020年的2.95%下降至2022年的1.73%,指标呈下降的趋势(P<0.001)。时空扫描统计结果显示,晋江市(RR=2.53)、东山县(RR=3.73)、长汀县(RR=2.62)、仓山区(RR=2.06)和大田县(RR=1.97)为高发病率聚集中心(P<0.001)。晋安区(RR=0.18)、仙游县(RR=0.64)、永安市(RR=0.15)、南安市(RR=0.60)、漳浦县(RR=0.49)和惠安县(RR=0.57)为低筛查阳性心脏超声检查率聚集中心(P<0.001)。福州市城区、大田县和东山县同时处于高发病率和低筛查阳性心脏超声检查率聚集范围内(P<0.001)。 结论 福建省新生儿CHD筛查已经基本覆盖,筛查阳性心脏超声检查率分布不均衡,提示部分地区可能为CHD的高发区域,建议在福州市城区、大田县和东山县开展CHD病因学调查,同时进一步加强省内薄弱地区的筛查工作,强化核心技术环节。

    • 梁宗宝,李维娜,钟福炉

      2023,57(4):280-284, DOI:

      Abstract:

      目的 比较软性接触镜(SCL)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rb-bFGF)滴 眼液对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LSCT)胬肉术后疗效的影响。 方法 通过前瞻性对照研究,收集行手术治疗的翼状胬肉患者150例共150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除每例术后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氟米龙滴眼液和典必殊眼膏(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外,A组术后予佩戴SCL、B组术后予加滴rb-bFGF滴眼液、C组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术后疼痛、异物感、畏光症状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及复发率情况。 结果 观察3组患者术后1.7和30d疼痛、异物感、畏光症状的VAS评分,术后不适症状明显好转,且A.B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C组,进一步比较A.B组,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前的BUT和SIt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3组患者的BUT和SIt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B组患者的BUT和SIt值高于C组,但A.B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3 组患者的BCVA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 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B组患者的BCVA高于C组,但A.B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55.115,P<0.05),且A、B组患者角膜上皮修复快于C组,但A、B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3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x2=1.288,P>0.05)。 结论 SCL在早期可有效缓解LSCT胬肉术后的不适症状,rb-bFGF滴眼液和SCL治疗LSCT胬肉术后的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均可以改善眼表的状态,维持泪膜的稳定性,促进术后角膜修复。

    • 梁雪,郑宏宇,兰李清,吴莹暄,刘钰,陈嘉威,李俊昂

      2023,57(4):285-288, DOI:

      Abstract:

      目的 建立人类牙列放射防护模具模型,研究不同厚度、材质的防护模具对高能X射线(6MV)的阻射效能,为后续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方法 将厚度为1mm的铅片裁剪成2cmX10cm的薄片,弯制成标准牙弓形状,将加成型硅橡胶按1:1混合均匀后包埋铅片,两侧厚度分别为1.3和5mm,设为实验组。用加成型硅橡胶制成2cmX10cm,厚度分别为3、7和11mm的薄片,弯制成标准牙弓形状,设为对照组。将离体第三磨牙包埋于石膏模型上,在各组模具防护下,采用6MV能量的X射线,以1Gy/次的剂量照射,测量离体牙上X射线的剂量。 结果 实验组的阻隔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的阻隔效率随硅橡胶厚度增加而增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的阻隔效率随硅橡胶厚度增加而减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23)。 结论 硅橡胶厚度对阻隔效率有一定影响。以硅橡胶包埋铅片设计防护模具可作为研究基础。需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优化调整铅与硅橡胶的厚度和比例。

    • 黄永玲

      2023,57(4):289-294, DOI:

      Abstract:

      目的 探究超强粘接剂联合前牙美学树脂修复在恢复重度牙周炎患牙功能和美观的可行性。 方法 收集2018年9月-2019年9月共20例前牙区重度牙周炎患者的患牙80颗,使用超强粘接剂联合前牙美学树脂修复的微创修复方法恢复患牙的功能和美观。随访3~4 a,收集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调查患者的满意度,并采用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随访期间,患牙存留率为100%,患者满意度为100%,微创修复成功率为90%。牙槽骨的吸收情况与修复前相似,无加重趋势。微创修复后3~4 a,牙周探诊深度与修复前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龈退缩则较修复前有所改善(P<0.05)。 结论 对于牙槽骨吸收根长1/2~2/3的重度牙周炎患牙,超强粘接剂联合前牙美学树脂修复不仅可保留患牙,且可获得较稳定的前牙美观和功能。

    • 茅传青,林智霖,赖永圳,卢萌,王承勇,陈伟辉

      2023,57(4):295-299, DOI:

      Abstract:

      目的 探讨块状髂骨移植修复双侧牙槽嵴裂失败的可能原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一2021年8月33例行块状髂骨移植修复双侧牙槽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查阅临床病历资料、影像资料、手术记录及相关数码照片,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尖牙萌出、分期植骨及牙龈生物型等因素与牙槽植骨失败的相关性。 结果 共纳人33例双侧牙槽嵴裂,男女比例为2:1,失败6例。厚龈生物型患者双侧牙槽嵴裂植骨失败率(5.0%)低于薄龈生物型(38.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牙龈生物型可能是导致双侧牙槽嵴裂植骨修复失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临床上应注意对此类型的评估。

    • 赖芳萍,吕国荣,王大春,成文召,徐武,石恒捷,何韶铮

      2023,57(4):365-271, DOI:

      Abstract: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治疗胎兔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 检测BM-MSCs细胞表面标志物、三系分化能力、慢病毒包装与感染能力。将新西兰孕兔随机分为A组(正常组)、B组(LPS组)和C组(LPS+BM-MSCs组),每组选取3只新西兰孕兔、10只胎兔。于孕23d在超声引导下B、C组经右肺组织注射脂多糖(LPS),A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孕27d超声引导下A、B组经右肺组织注射生理盐水,C组注射BM-MSCs。孕29d后行剖宫产分离胎兔肺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RT-PCR检测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a(TNF-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SPA)、肺泡表面活性蛋白B(SPB)和肺泡表面活性蛋白C(SPC)mRNA的表达。 结果 BM-MSCs细胞表面标记物CD29和CD44阳性,CD11b/c和CD45阴性,具有三系分化能力。慢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感染所有rBM-MSCs需24h。不同组别中,B组肺组织辐射状肺泡计数(RAC)数量较A组明显减少;C组肺组织RAC数量较A组稍减少,较B组稍增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C组胎兔肺组织肺泡壁稍增厚,肺泡少量炎性细胞浸润;与B组比较,C组肺组织肺泡壁变薄,肺泡数量增多,炎性细胞浸润减少。与A组比较,B组胎兔肺组织中IL-1β)、IL-6、IL-10、 TNF-aVEGFmRNA的表达上升,C组较B组表达下降;与A组比较,B组胎兔肺组织中SPASPB和SPC mRNA的表达下降,C组较B组表达上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注射LPS可引起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M-MSCs胎肺注射治疗可减轻肺组织病理变化,推测可能通过分泌各种因子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肺泡发育、损伤修复和血管重建。

    全选
    显示方式: |
    全选
    显示模式: |
    全选
    显示方式: |
    2023年第57卷第4期
      神经外科重症的临床研究
    • 陈建才,王豪杰,李春旺,蔡嘉伟,王灯亮,林元相,林福鑫,康德智

      2021,55(6):22-27, DOI:

      Abstract:

      目的 探索可用于辨别影像学上动脉瘤样大脑中动脉(MCA)分支闭塞与MCA分叉部动脉瘤的特征。 方法 收集3例影像学上表现为动脉瘤样的MCA分支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同期20例MCA小动脉瘤(直径≤5 mm)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5例Pubmed文献数据库上影像学表现为动脉瘤样MCA分支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动脉瘤样MCA分支闭塞和MCA分叉部小动脉瘤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征,包括MCA分支数量、动脉瘤外观(圆锥状、柱状和囊状)、动脉瘤高(Ha)、动脉瘤宽(Wa)、动脉瘤颈宽(Wn)、动脉瘤水平分支最大宽度(Wb)、是否合并烟雾血管和动脉瘤比例参数(Ha/Wa>1、Wa/Wn≤1和Wa/Wb≤1)。 结果 t 检验和Fisher检验结果显示,两组间圆锥状( P= 0.015)、囊状( P= 0.011)、Wa/Wn≤1( P= 0.011)、Wa/Wb≤1( P= 0.022)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圆锥形状( P =0.046)和Wa/Wb≤1( P =0.031)为MCA分支闭塞与MCA分叉部动脉瘤相关的特征。 结论 诊断MCA分叉部动脉瘤时,若动脉瘤为圆锥状且宽小于相同水平分支最大宽度时,应考虑MCA闭塞的可能性。可通过高分辨率磁共振进一步明确诊断。

    • 郑琰,卓凌云,林鹤,林福鑫,丁陈禹,葛新,康德智

      2021,55(6):6-12, DOI:

      Abstract:

      目的 探讨幕上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并发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HAP)的独立危险因素,以识别临床中并发HAP的高危患者。 方法 依照入组标准选取2014年1月-2020年3月发病的1 023例幕上sICH患者,并纳入“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早期危险分层与提前外科干预策略的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Risa-MIS-ICH)”的回顾性队列。通过检索院内病历系统,收集HAP发生情况、人口学、影像学等信息,根据诊断标准,以是否发生HAP作为结局进行分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院内并发HAP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更短的)发病至入院时长、体温升高、脉搏增快、意识障碍等18项指标在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男性(OR=1.607,95%CI:1.031~2.504, P =0.036)、意识障碍(GCS 9~12分 vs 13~15分:OR=15.122,95%CI:4.400~51.973, P <0.001;GCS 3~8分 vs 13~15分:OR=18.504,95%CI:5.201~65.831, P <0.001)、生活功能障碍(mRS评分:OR=1.618,95%CI:1.259~2.081, P <0.001)、药物降颅压治疗(OR=2.216,95%CI:1.160~4.237, P =0.016)、采用外科手术治疗(OR=2.445,95%CI:1.351~4.427, P =0.003)是幕上sICH患者并发HAP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 结论 男性、意识障碍、生活功能障碍、采用药物降颅压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是幕上sICH患者并发HAP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此类患者应进行重点监测,以便及早诊治,改善相关预后。

    • 个案报道
    • 临床研究
    • 周硕,林美福,陈文新,陈彩龙,陈国宝

      2021,55(6):79-85, DOI:

      Abstract: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BL)和乳腺癌鉴别诊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16例PBL、25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18F-FDG PET/CT图像资料。观察18F-FDG PET/CT显像特征,测量病灶最大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及SUVmax/最大径比值。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影像指标的差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两组的SUVmax及SUVmax/最大径比值,确定诊断效能。 结果 双侧及多发病灶更多见于PBL,两组间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28、10.66, P= 0.001、0.010)。PBL组SUVmax、SUVmax/最大径比值分别为(13.02±7.70)和(5.69±3.48),高于乳腺癌组[(7.22±4.63)和(2.43±1.31)],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 t =3.02、-4.25, P =0.004、<0.001)。PBL和乳腺癌鉴别诊断的SUVmax、SUVmax/最大径比值阈值分别为4.85和2.85,敏感度分别为93.8%和76.0%,特异度分别为52.0%和75.0%。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和0.82。 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结合形态学检查及临床资料有助于PBL和乳腺癌的鉴别诊断,病灶的SUVmax及SUVmax/最大径比值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 神经外科重症的临床研究
    • 张建鹤,方圆,陈仲辉,王磊,宋建华,陈宇

      2021,55(6):13-17, DOI:

      Abstract:

      目的研究术前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对胶质瘤进展以及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胶质瘤患者92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影像学资料及随访生存情况。根据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将患者分为长PFS组(≥1 a)和短PFS组(<1 a)。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PFS≥1 a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LDH的最佳分界值;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曲线和Cox比例风险评估模型研究患者随访3 a时的生存情况。 结果 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术前LDH(OR=0.96,95%CI:0.93~0.98, P =0.001)是PFS≥1 a的独立相关因素。ROC曲线分析发现,术前LDH预测胶质瘤患者PFS≥1 a的曲线下面积为0.768(95%CI:0.669~0.850),最佳界值为185.5 U/L,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62.5%。Kaplan-Meier曲线分析发现,术前LDH有无异常升高与患者术后3 a生存率明显相关( P <0.001)。多因素的Cox分析发现,LDH是否>250 U/L是患者术后3 a生存率的独立相关因素(HR=0.29,95% CI:0.15~0.57, P <0.001)。 结论 术前血清LDH可作为预测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可靠指标,但需要多中心、大样本量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 临床研究
    • 贾新转

      2021,55(6):28-30, DOI:

      Abstract: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维生素D对25(OH)D缺乏的PCOS伴不孕女性促排卵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来我院生殖中心就诊的25(OH)D缺乏的PCOS伴不孕女性并给予维生素D治疗后其血清25(OH)D达正常水平[25(OH)D≥30ng/mL]72例作为观察组(A组),选取同期就诊的25(OH)D缺乏的PCOS伴不孕女性未给予维生素D治疗59例作为对照组(B组)。2组给予枸橼酸氯克罗米芬(CC)/CC+尿促性素方案促排卵治疗,收集2组一般资料及周期排卵率、周期生化妊娠率、周期临床妊娠率、周期OHSS发生率。结果 2组年龄、体重指数(BMI)、不孕年限、基础激素水平[雌二醇、孕酮、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基础子宫内膜厚度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A组周期排卵率(χ2=4.28,P=0.039)及周期临床妊娠率(χ2=5.17,P=0.023)显著高于B组,而2组周期生化妊娠率、周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对周期排卵、周期临床妊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25(OH)D达正常水平是周期排卵的唯一预测因子(β=3.197,OR=0.041,95%CI:0.003-0.629,P= 0.022)。血清25(OH)D达正常水平(β=0.042,OR=0.563,95%CI:0.420-0.755,P= 0.000)、基础睾酮(β=-1.293,OR=1.370,95%CI:1.012-1.854,P= 0.042)是周期临床妊娠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对25(OH)D缺乏的PCOS伴不孕女性补充维生素D,使其血清25(OH)D达正常水平,可提高治疗周期排卵率及临床妊娠率;血清25(OH)D正常水平是周期排卵的唯一预测因子,血清25(OH)D正常水平及血清睾酮水平是促排卵周期临床妊娠的预测因子。

    • 薛萍妮, 陈枝挺, 邹漳钰, 孙斌, 李元霄, 林汉斌, 张益哲, 潘楚锥, 赵振华, 刘昌云

      2021,55(6):1-5, DOI:

      Abstract:

      摘要: 目的 利用高分辨率磁共振研究颅内动脉管壁及斑块特点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 方法 收集51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进行高分辨磁共振扫描。根据脑梗死发病后72小时内,患者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和non-END组,比较两组间颅内动脉血管管壁及斑块特点的差别。 结果 END组的斑块长度比non-END组的斑块长度更短, 6.35(9.54) v.s 10.75(9.73)(P<0.05)、END组的血管重构指数低于non-END组,0.9173±0.1468 v.s 1.0109±0.1251(P<0.05),END组负性重构的比例高于non-END组,56.52% v.s 28.57% (P<0.05)。 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END与血管重构及斑块长度密切相关。

    • 综述
    • 论著
    • 徐燕梅,卓瑾,许雄程,何梦娇,林敏魁,骆凯,朱丽芳

      2021,55(6):38-42, DOI:

      Abstract:

      目的 体外采用维生素C构建兔胫骨骨膜细胞膜片并检测其基本生物学特性。 方法 培养兔胫骨骨膜细胞,采用维生素C诱导构建兔胫骨骨膜细胞膜片。采用显微镜对膜片进行观察,苏木精-伊红(H-E)及Masson染色检测膜片的结构及胞外基质;细胞活死荧光染色观察膜片的活力。 结果 体外成功分离培养兔胫骨骨膜细胞,CCK-8检测结果显示骨膜细胞增殖曲线呈S型增长,结晶紫染色显示其具有克隆形成能力,并具有多向分化能力。采用维生素C连续诱导14 d,可获得半透明乳白色膜样结构。H-E及Masson染色显示膜片由多层细胞及胞外基质构成,细胞活死荧光染色显示膜片由大量绿染的活细胞构成。 结论 维生素C可成功诱导兔胫骨骨膜细胞膜片,有望应用于骨缺损再生修复。

    • 临床研究
    • 贾新转,刘二缓,魏兰

      2021,55(6):65-69, DOI:

      Abstract: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对25(OH)D缺乏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不孕女性促排卵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9年1-12月就诊的25(OH)D缺乏的PCOS伴不孕的女性患者131例,其中给予维生素D治疗且治疗后血清25(OH)D达正常水平(≥30 ng/mL)的72例作为观察组;未给予维生素D治疗的59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枸橼酸氯克罗米芬(CC)或CC联合尿促性素方案促排卵治疗,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周期排卵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 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不孕年限、基础激素水平[雌二醇、孕酮、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和基础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周期排卵率(χ2=4.28, P =0.039)和临床妊娠率(χ2=5.17, P =0.023)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两组的周期生化妊娠率和OHSS发生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对周期排卵和临床妊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25(OH)D达正常水平是周期排卵的独立预测因子(OR=0.041,95%CI:0.003~0.629, P =0.022)。血清25(OH)D达正常水平(OR=0.563,95%CI:0.420~0.755, P <0.001)、基础睾酮(OR=1.370,95%CI:1.012~1.854, P =0.042)是周期临床妊娠的独立预测因子。 结论 25(OH)D缺乏的PCOS伴不孕的女性补充维生素D,使血清25(OH)D达正常水平,可提高周期排卵率及临床妊娠率。血清25(OH)D达正常水平是周期排卵的独立预测因子;血清25(OH)D达正常水平及血清基础睾酮水平是促排卵周期临床妊娠的独立预测因子。

    • 神经外科重症的临床研究
    • 临床研究
    • 薛文娟,陈公平,林振吕,林婷,张伟

      2021,55(6):55-60,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影响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预后的因素。 方法 纳入2020年1月17日—2020年2月26日湖北省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的359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重症患者在随访截止时间的转归,分为存活组( n =51)及死亡组( n =15)。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轻/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的计数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 H 检验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估影响重症COVID-19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果 死亡组的高血压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恶性肿瘤、肝功能损害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比例显著高于存活组( P <0.05)。两组患者入院时的淋巴细胞数、血红蛋白、最高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最低淋巴细胞数、血小板、最长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峰值、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ARDS(HR=6.316, 95% CI:1.342~ 29.713)、最长PT(HR=1.200, 95% CI:1.067~1.349)及CRP(HR=1.026, 95% CI:1.012~1.040)是重症COVID-19死亡的危险因素,入院时的淋巴细胞数升高(HR=0.014, 95% CI:0.001~0.322)则是重症COVID-19死亡的保护因素( P <0.05)。 结论 应密切监测重症COVID-19患者的最长PT、CRP及淋巴细胞数的变化,若发生ARDS,死亡概率显著增加。早期识别及采取有效措施可改善预后。

    • 付蓉,陈冰冰,杜珊珊,冯瑞梅,胡志坚,叶为民

      2021,55(6):47-54, DOI:

      Abstract:

      目的 调查福清市高山镇常住居民高尿酸血症(HUA)的患病率,探讨HUA患病的相关因素。 方法 收集2019年参加“福清市居民慢性病前瞻性队列研究”的居民资料,统计不同分组人群HUA患病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UA患病的相关因素。 结果 研究对象共5 172例,男性占34.05%,50岁以上者占79.95%。HUA年龄标化患病率为31.04%,男性年龄标化患病率高于女性(42.47% vs 27.36%),女性HUA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男性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体质量指数(BMI)、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肌酐(Cr)与HUA呈正相关,空腹血糖与HUA呈负相关。女性中,年龄、BMI、TG、LDL-C、Cr与HUA呈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HUA呈负相关。 结论 福清市高山镇常住居民HUA患病率高于福建省平均水平(24.7%),HUA与血脂/血糖异常、超重肥胖和冠心病等病理生理过程有关,肾功能异常影响尿酸排泄。

    • 李勇,吴迎宵,李晓平,吴峰

      2021,55(6):86-90, DOI:

      Abstract: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PD-1)抑制剂相关免疫性肺炎(CIP)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使用PD- 1.抑制剂联合化疗后出现CIP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3 0.例,行BALF mNGS检测、BALF/痰培养和抗酸染色涂片,并于气管镜检查当天行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血清1,3-β -D-葡聚糖含量测定(G试验)、半乳甘露聚糖(GM)实验。mNGS阴性患者拟诊“CIP”并予规范激素抗炎治疗 ;mNGS阳性患者拟诊“CIP合并肺部感染”并予规范激素联合抗感染治疗。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病情均改善,mNGS阴性可基本排除肺部感染,对于合并肺部感染的CIP患者,mNGS检出率高于传统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对于检出孢子菌、曲霉菌、结核杆菌等机会性感染的优势明显。 结论 BALF mNGS检测协助确诊CIP有一定临床价值 ;在CIP合并肺部机会性感染或混合感染的检出率及准确性均高于传统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尤其对合并真菌感染的检测,能早期进行真菌分型和载量分析

    • 吴能秀,林超琴,李迎,陈贤璟,徐颖

      2021,55(6):75-78, DOI:

      Abstract:

      目的探讨经阴道自然腔道内镜手术(vNOTES)全子宫切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 收集2019年8月-2021年6月因良性疾病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98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vNOTES组48例,传统腹腔镜组5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24和72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72 h美容满意度评分,以及住院时间等,并对患者术后2个月的阴道断端愈合情况和美容满意度评分进行随访。 结果 vNOTES组48例中,顺利完成手术47例,中转传统腹腔镜手术1例;传统腹腔镜组5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所有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无输血病例,术后2个月复查阴道断端均愈合良好。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手术前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05)。vNOTES组的手术时间为(117.9±10.0)min,传统腹腔镜组为(104.1±17.8)min,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05);vNOTES组术后24和72 h的VAS评分为(2.5±0.7)和(1.8±0.6)分,传统腹腔镜组为(3.9±1.0)和(1.9±0.5)分;vNOTES组术后3 d和2个月的美容满意度评分为(93.4±1.4)和(96.3±1.1)分,传统腹腔镜组为(92.9±1.4)和(94.5±1.2)分;两组比较,术后24 h VAS评分和术后2个月的美容满意度评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vNOTES行全子宫切除安全、可行,相比传统腹腔镜手术,其术后疼痛减轻,远期美容满意度高,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 林潇,周梦,姚秀娟,李鸿茹,陈愉生

      2021,55(6):61-64, DOI:

      Abstract:

      目的 探讨重症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宏基因二代测序(mNGS)在其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 方法 收集2019年11月-2021年2月住院的重症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9例,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中位数67岁。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描述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mNGS病原学结果及治疗过程。 结果 9例中,4例发病前接触过鸟类或禽类。临床表现主要为高热、咳嗽、呼吸困难、乏力、肌肉酸痛;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和降钙素原明显升高,部分患者出现肝、肾功能异常;胸部CT检查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肺叶斑片状实变影。所有患者均进行mNGS检测,均检出鹦鹉热衣原体核酸序列,予多西环素单药或联用莫西沙星为基础的治疗,均痊愈。 结论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发病率低,但病情危重,对疑似病例应尽早完善mNGS检测,及时启动以四环素类药物为基础的治疗方案。

    • 侯蕾娜,王培

      2021,55(6):70-74, DOI:

      Abstract: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地塞米松对宫颈癌患者术后疼痛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作用。 方法 将90例择期行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低剂量地塞米松组(Dex-L组)、高剂量地塞米松组(Dex-H组) 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于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0.1、0.2 mg/kg地塞米松或等体积生理盐水。于术前1天及术后1、3、5、7 d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术后疼痛,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测定患者认知功能分值和POCD发生率。 结果 两组地塞米松组患者术后切口静息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05),Dex-H组患者运动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05);Dex-L组与对照组比较,MMSE评分上升,POCD发生率下降( P <0.05)。 结论 小剂量地塞米松可降低宫颈癌患者术后疼痛和POCD发生率,而大剂量地塞米松(0.2 mg/kg)仅能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对术后POCD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 论著
    • 李冬梅,陈巧彬,陈琅,方琼

      2021,55(6):43-46, DOI:

      Abstract:

      目的研究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RAGE)受体阻断剂FPS-ZM1和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对戊四氮致痫幼鼠海马区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硫氧还蛋白(TRX)表达的影响。 方法 取130只清洁级Wistar雄性大鼠幼崽,随机分为4组,即A组(空白对照组)、B组(癫痫对照组)、C组(mNGF干预组)和D组(FPS-ZM1干预组)。幼鼠腹腔注射戊四氮40 mg/kg建立癫痫模型,建模成功后,4组均连续干预1周,其中A组和B组腹腔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C组和D组分别腹腔注射mNGF 4 μg/kg、FPS-ZM1 1 mg/kg,干预结束后,各组分别于3、24、72 h时段麻醉后分离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blot方法测定海马HMGB1的含量,ELISA法检测海马TRX的浓度。 结果 A组大鼠未见惊厥发作,海马区HMGB1表达水平在各时段均明显低于B组、TRX浓度均高于B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D组和C组的HMGB1表达水平在各时段均低于B组、TRX浓度均高于B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05);D组的HMGB1表达水平在3、24 h时段较C组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在72 h时段与C组的差别则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FPS-ZM1和mNGF具有减轻癫痫幼鼠脑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轻大脑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来实现的。

    • 神经外科重症的临床研究
    • 陈建屏,林祺,张志鹏

      2021,55(6):18-21, DOI:

      Abstract:

      目的 分析显微手术治疗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SAH)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1月67例S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成像(CTA)证实为单发颅内责任动脉瘤且经头部CT证实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对SaSAH患者行动脉瘤手术夹闭术,术后予营养支持、营养神经等治疗。根据患者出院后1 a的格拉斯哥评分(GOS)评估预后,并分为预后良好组(39例)和预后不良组(28例)。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责任动脉瘤部位、Hunt-Hess分级、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并进行组间比较。对SaSAH患者临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Hunt-Hess分级是影响SaSAH患者临床预后的因素( P <0.05);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责任动脉瘤部位不是影响SaSAH患者临床预后的因素( 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高低和Hunt-Hess分级是影响SaSAH患者临床预后的因素( P <0.05)。年龄≥60岁的SaSAH患者临床预后差的风险是年龄<60岁的SaSAH患者的5.430倍。Hunt-Hess分级每增加1个单位,SaSAH患者临床预后差的风险增加3.231倍。 结论 与低龄和低级别SaSAH患者比较,高龄和高级别Hunt-Hess分级的SaSAH患者预后较差。临床中遇到高Hunt-Hess分级或高龄的SaSAH患者时,术前需进行详细评估,制订个体化、针对性强的治疗方案,尽可能降低不良临床预后的发生率。

主  管:福建医科大学
主  办:福建医科大学
编辑出版:
地  址:福建省福州市大学新区学府北路1号福建医科大学 行政楼C座427
电  话:0591-22869749
标准刊号:ISSN 1672-4194 CN 35-1192/R
提交
元数据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