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种植冠粘接固位修复用水门汀的研究进展

      2023, 57(4):235-241.

      摘要 (520) HTML (0) PDF 3.96 M (5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长链非编码RNA H19调控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功能的机制

      2023, 57(4):242-251.

      摘要 (13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H19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LCs)合成分泌睾酮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采用原代小鼠LCs和TM3细胞为研究对象,细胞分为二甲基亚砜(DMSO)组、2-硝基丙烷(2-NP)处理组、si control组、si H19组、si Crebl组、Mimic control 组、miR-181c-5p mimic组、Inhibitor control 组、 miR-181-c5p inhibitor组、si H19+Inhibitor control组和si H19+miR-181c-5p inhibitor 组共11组。干扰H19表达后, ELISA法检测其睾酮分泌水平的变化,CCK8法检测LCs增殖变化;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各基因的结合位点。RT-qPCR法和Western-blot检测各组小鼠LCs转染后各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变化。 结果 (1)与 si control组比较,si H19组LCs培养液睾酮水平及细胞增殖水平均显著下降(72h后,p<0.01)。 (2)各相关基因之间存在结合位点。(3)与DMSO组比较,2-NP组LCs的p-STAT1表达增加、H19表达明显升高,而miR-181c-5p表达明显降低(P<0.01)。(4)与si control组比较,si H19处理可显著下调LCs的H19、Crebl、HSD3B1和HSD3B6RNA表达水平并显著上调miR-181c-5p表达水平(P<0.01),si Crebl处理可显著下调Crebl、HSD3B1和HSD3B6 mRNA表达水平(P<0.0l);si H19组和si Crebl组Crebl、3β-HSD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与Mimie control组比较,miR-181c-5p mimic组H19、Crebl、HSD3B1和HSD3B6 mRNA表达明显降低,miR-181c-5p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Creb1、3β-HSD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Inhibitor control组比较,miR-181c-5p inhibitor 组的各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呈现与miR-181c-5p mimic组作用相反的效应;与si H19+Inhibitor control组比较,si H19+miR-181c-5p inhibitor 组H19表达显著升高,miR-181c-5p表达水平明显降低,Crebl、HSD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 结论 H19低表达可通过抑制细胞增殖.miR-181c-5p表达升高、Crebl蛋白表达降低和3β-HSD蛋白表达降低导致LCs合成分泌翠酮能力降低。STAT1/H19/miR-181c-5p/Creb1/3β-HSD通路可能在LCs功能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 miR-130a-3p通过靶向调节自噬相关蛋白7影响儿童支气管哮喘的Th1/Th2平衡和气道重塑

      2023, 57(4):252-257.

      摘要 (447) HTML (0) PDF 3.03 M (3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检测儿童支气管哮喘肺泡灌洗液(BALF)中miR-130a-3p与自噬相关蛋白7(ATG7)的靶向调节关系,进一步探讨miR-130a-3p靶向调节ATG7对炎症因子和气道重塑相关因子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8年1月一2021年8月145例接受治疗的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资料,将患儿分为轻度哮喘组(n=45)、中度哮喘组(n=58)和重度及危重度哮喘组(n=42),并收集同时期健康儿童40例为对照组。比较组间miR-130a-3p、ATG7、炎症因子和气道重塑相关因子的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预测miR-130a-3p与ATG7的靶向关系。采用转染技术敲低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中ATG7的水平,并检测其对炎症因子和气道重塑相关因子的影响。 结果 重度及危重度哮喘组的miR-130a-3p、干扰素-γ(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轻度哮喘组和中度哮喘组;重度及危重度哮喘组的ATG7 mRNA、白细胞介索-4(IL-4)、免疫球蛋白E(IgE)、IL-5和IL-13水平高于对照组、轻度哮喘组和中度哮喘组,组间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及危重度哮喘组的I型胶原蛋白mRNA、内皮素-1(ET-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和转化生长因子B1(TGF-β1)水平高于对照组、轻度哮喘组和中度哮喘组,组间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30a-3p与ATG7存在靶向结合位点。敲低ATG7的表达后IFN-γ水平增加,ATG7、I型胶原蛋白的mRNA、IL-4、 IgE、IL-5IL-13、ET-1、MMP-2、MMP-9和TGF-βl的表达水平降低,组间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儿童支 气管哮喘中,miR-130a-3p可能通过靶向调节ATG7的水平,调节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平衡、减弱气道炎症反应和抑制气道重塑,为儿童支气管哮喘靶向治疗提供方向。

    • 福建省2020—2022年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2023, 57(4):272-279.

      摘要 (548) HTML (0) PDF 3.67 M (4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福建省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CHD)发病和筛查工作的时空分布特征,为地区开展防控工作提供建议。 方法 基于福建省新生儿CHD筛查工作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对筛查指标进行描述和SaTScan时空扫描分析,识别有统计学差异的时空异常聚集区,并计算识别区域的相对危险度(RR)。 结果 2020—2022年福建省CHD总筛查率、总筛查阳性率、总筛查阳性心脏超声检查率、总阳性确诊率和总发病率分别为89.66%、2.18%、58.29%、32.26%和6.30%。其中,筛查率从2020年的70.58%增加至2022年的96.67%,发病率从2020年的5.02%增加至2022年的7.16%,筛查阳性心脏超声检查率从2020年的58.78%增加至2022年的64.52%,阳性确诊率从2020年的24.15%增加至2022年的42.78%,以上指标均呈增加趋势(P均<0.001)。筛查阳性率从2020年的2.95%下降至2022年的1.73%,指标呈下降的趋势(P<0.001)。时空扫描统计结果显示,晋江市(RR=2.53)、东山县(RR=3.73)、长汀县(RR=2.62)、仓山区(RR=2.06)和大田县(RR=1.97)为高发病率聚集中心(P<0.001)。晋安区(RR=0.18)、仙游县(RR=0.64)、永安市(RR=0.15)、南安市(RR=0.60)、漳浦县(RR=0.49)和惠安县(RR=0.57)为低筛查阳性心脏超声检查率聚集中心(P<0.001)。福州市城区、大田县和东山县同时处于高发病率和低筛查阳性心脏超声检查率聚集范围内(P<0.001)。 结论 福建省新生儿CHD筛查已经基本覆盖,筛查阳性心脏超声检查率分布不均衡,提示部分地区可能为CHD的高发区域,建议在福州市城区、大田县和东山县开展CHD病因学调查,同时进一步加强省内薄弱地区的筛查工作,强化核心技术环节。

    • 软性接触镜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滴眼液对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胬肉术后疗效对比

      2023, 57(4):280-284.

      摘要 (302) HTML (0) PDF 2.61 M (3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软性接触镜(SCL)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rb-bFGF)滴 眼液对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LSCT)胬肉术后疗效的影响。 方法 通过前瞻性对照研究,收集行手术治疗的翼状胬肉患者150例共150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除每例术后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氟米龙滴眼液和典必殊眼膏(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外,A组术后予佩戴SCL、B组术后予加滴rb-bFGF滴眼液、C组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术后疼痛、异物感、畏光症状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及复发率情况。 结果 观察3组患者术后1.7和30d疼痛、异物感、畏光症状的VAS评分,术后不适症状明显好转,且A.B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C组,进一步比较A.B组,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前的BUT和SIt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3组患者的BUT和SIt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B组患者的BUT和SIt值高于C组,但A.B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3 组患者的BCVA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 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B组患者的BCVA高于C组,但A.B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55.115,P<0.05),且A、B组患者角膜上皮修复快于C组,但A、B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3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x2=1.288,P>0.05)。 结论 SCL在早期可有效缓解LSCT胬肉术后的不适症状,rb-bFGF滴眼液和SCL治疗LSCT胬肉术后的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均可以改善眼表的状态,维持泪膜的稳定性,促进术后角膜修复。

    • 人类牙列放射防护模具的防护性能分析

      2023, 57(4):285-288.

      摘要 (369) HTML (0) PDF 2.20 M (3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人类牙列放射防护模具模型,研究不同厚度、材质的防护模具对高能X射线(6MV)的阻射效能,为后续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方法 将厚度为1mm的铅片裁剪成2cmX10cm的薄片,弯制成标准牙弓形状,将加成型硅橡胶按1:1混合均匀后包埋铅片,两侧厚度分别为1.3和5mm,设为实验组。用加成型硅橡胶制成2cmX10cm,厚度分别为3、7和11mm的薄片,弯制成标准牙弓形状,设为对照组。将离体第三磨牙包埋于石膏模型上,在各组模具防护下,采用6MV能量的X射线,以1Gy/次的剂量照射,测量离体牙上X射线的剂量。 结果 实验组的阻隔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的阻隔效率随硅橡胶厚度增加而增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的阻隔效率随硅橡胶厚度增加而减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23)。 结论 硅橡胶厚度对阻隔效率有一定影响。以硅橡胶包埋铅片设计防护模具可作为研究基础。需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优化调整铅与硅橡胶的厚度和比例。

    • 超强粘接剂联合前牙美学树脂修复在重度牙周炎中的应用

      2023, 57(4):289-294.

      摘要 (310) HTML (0) PDF 3.00 M (3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超强粘接剂联合前牙美学树脂修复在恢复重度牙周炎患牙功能和美观的可行性。 方法 收集2018年9月-2019年9月共20例前牙区重度牙周炎患者的患牙80颗,使用超强粘接剂联合前牙美学树脂修复的微创修复方法恢复患牙的功能和美观。随访3~4 a,收集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调查患者的满意度,并采用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随访期间,患牙存留率为100%,患者满意度为100%,微创修复成功率为90%。牙槽骨的吸收情况与修复前相似,无加重趋势。微创修复后3~4 a,牙周探诊深度与修复前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龈退缩则较修复前有所改善(P<0.05)。 结论 对于牙槽骨吸收根长1/2~2/3的重度牙周炎患牙,超强粘接剂联合前牙美学树脂修复不仅可保留患牙,且可获得较稳定的前牙美观和功能。

    • 块状髂骨修复双侧牙槽嵴裂失败原因的回顾性研究

      2023, 57(4):295-299.

      摘要 (354) HTML (0) PDF 2.70 M (3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块状髂骨移植修复双侧牙槽嵴裂失败的可能原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一2021年8月33例行块状髂骨移植修复双侧牙槽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查阅临床病历资料、影像资料、手术记录及相关数码照片,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尖牙萌出、分期植骨及牙龈生物型等因素与牙槽植骨失败的相关性。 结果 共纳人33例双侧牙槽嵴裂,男女比例为2:1,失败6例。厚龈生物型患者双侧牙槽嵴裂植骨失败率(5.0%)低于薄龈生物型(38.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牙龈生物型可能是导致双侧牙槽嵴裂植骨修复失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临床上应注意对此类型的评估。

    • 应用Schroth疗法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2例

      2023, 57(4):300-304.

      摘要 (301) HTML (0) PDF 2.62 M (3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ANKRD11基因变异致Keishi-Bukuryo-Gan综合征3例

      2023, 57(4):305-310.

      摘要 (398) HTML (0) PDF 2.94 M (3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超声引导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胎兔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2023, 57(4):365-271.

      摘要 (313) HTML (0) PDF 3.69 M (3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治疗胎兔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 检测BM-MSCs细胞表面标志物、三系分化能力、慢病毒包装与感染能力。将新西兰孕兔随机分为A组(正常组)、B组(LPS组)和C组(LPS+BM-MSCs组),每组选取3只新西兰孕兔、10只胎兔。于孕23d在超声引导下B、C组经右肺组织注射脂多糖(LPS),A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孕27d超声引导下A、B组经右肺组织注射生理盐水,C组注射BM-MSCs。孕29d后行剖宫产分离胎兔肺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RT-PCR检测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a(TNF-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SPA)、肺泡表面活性蛋白B(SPB)和肺泡表面活性蛋白C(SPC)mRNA的表达。 结果 BM-MSCs细胞表面标记物CD29和CD44阳性,CD11b/c和CD45阴性,具有三系分化能力。慢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感染所有rBM-MSCs需24h。不同组别中,B组肺组织辐射状肺泡计数(RAC)数量较A组明显减少;C组肺组织RAC数量较A组稍减少,较B组稍增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C组胎兔肺组织肺泡壁稍增厚,肺泡少量炎性细胞浸润;与B组比较,C组肺组织肺泡壁变薄,肺泡数量增多,炎性细胞浸润减少。与A组比较,B组胎兔肺组织中IL-1β)、IL-6、IL-10、 TNF-aVEGFmRNA的表达上升,C组较B组表达下降;与A组比较,B组胎兔肺组织中SPASPB和SPC mRNA的表达下降,C组较B组表达上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注射LPS可引起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M-MSCs胎肺注射治疗可减轻肺组织病理变化,推测可能通过分泌各种因子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肺泡发育、损伤修复和血管重建。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